大家看网球比赛中,经常显示什么40比15或者AD,是不是有点迷惑?这种另类的积分方式究竟是什么意思?一场三盘两胜的女网比赛为什么比马拉松时间还长?最近中网公开赛打的火热,我们就来聊聊网球比赛的计分规则,以及为何网球比赛用时那么长。前不久的中网公开赛女单首轮,中国选手高欣宇以总分1比2输给西班牙选手唾沫小居,比分是7比6 、5比7、 5比7 。2人的世界排名都在100开外,本来应该是普普通通的淘汰赛,但却打了4小时15分钟,创造了国际网联旗下本赛季WTA赛事的最长比赛用时纪录,而在整个女网WTA史上也能排名第四。

为了避免大家听起来乱,我们先统一口径,以高新瑜的这场比赛为例,大比分1比2,这个称作盘。一般女网比赛从首轮到决赛都是三盘两胜,男网则是五盘三胜。三盘比赛分别是7比6 、5比7 、5比7,这个称作局。比如第一盘7比6就代表着打了13局,而每一局比赛的具体情况称作分,先胜六局为胜一盘。双方各胜5局时,需要净胜两局才算赢。如果小局打到6平则直接抢7,在抢七局中先拿七分者获胜。不过也有一些赛事,在决胜盘赛事采取长盘制,即不抢7必须净胜两局才算拿下这一盘。抢七之中,同样如果小分出现六平,是需要净胜两个球才算赢,否则就一直打下去,直到一方领先两个球为止。

而除了抢七局外,每小局比赛最少都代表着最少四个回合的较量。每局比赛双方先确定发球资格后,赢一个球显示15分,第二个球30分,第三个球40分。至于第三个球为什么不显示45分,这个由于时长关系,我们下期再讨论。所以大家看网球比赛的时候也可以代换一下小分,15等于一个球,30等于两个球,40并不一定等于三个球,因为需要先得40分且净胜对手两球以上才算拿下这一小局。而如果比分是40比30,那其实就等于3比2领先一方再拿下一球直接获胜。如果出现40平再拿一球的一方,会显示AD及advantage占先的意思,此时AD方还需要再拿一球即可获胜。如果丢一球,积分版重新恢复到40比40,双方重新抢夺AD。当你打开电视看到比分牌显示40比40的时候,有可能是打了六个回合,也有可能是十几二十个回合。所以40并不一定等于三个球,总结起来就是每小局的比赛最少四个回合,多了不限。
上面说过高新宇与托梦的这场比赛创造了女子WTA史上的第40场纪录。排名第三的是2010年澳网比赛,斯特里科娃2比1击败库里科娃用了4小时19分钟。同年澳网的另一场比赛,斯奇亚沃尼2比1击败库兹涅佐娃,则用了4小时44分钟。
最夸张的是1984年里士满公开赛,奈尔森2比0击败顿巴用了6小时33分钟。虽然大盘比分是2比0,两局也分别是6比4与7比6,听上去并不太激烈,但几乎每一个小局都出现了我们上文所说的双方同时40分,然后抢夺AD再回到40平情况。主打一个没完没了。要知道马拉松的世界纪录是2小时35分钟,优秀的职业选手也大多能跑进3小时以内,经过训练的业余选手可能跑进4小时。就算是普通人身体好一点,估计5个小时之内就能拿下。可一场网球比赛居然比马拉松用时还长,就算实力相差巨大横扫获胜,那也需要1个小时左右。
比较少见的是2017年东京公开赛,王蔷以两个6比0淘汰八号种子梅拉德诺维奇,耗时仅48分钟,创造了当时的赛事纪录。别忘了这可是三盘两胜的女网。男网五盘3胜就更离谱了,5小时以上都是家常便饭。2012年澳网决赛,德约科维奇以5比7、 6比4、 6比2、 6比7 、7比5的成绩击败纳达尔。双方鏖战5小时53分钟,最后全都体力不支,只能坐在椅子上领奖台。
最离谱的是2010年温网第一轮,美国选手伊斯内尔以3比2击败法国选手马湖,5盘比分分别是6比4 、3比6、 6比7 、7比6、 7比6。双方鏖战665分钟,共11个小时,从第一天日落到第二天的日出。因为这场比赛采取长盘制,即决胜局不抢7,必须净胜两局才能获胜。所以最后的第五盘双方加起来打了138局,全盘比赛一共打了183,而双方的总回合得分502比478打到最后,用国足解说的话来讲,那真是意志品质的较量了。所以说网球抢七局还是挺重要的。如果全都采用这种长盘制,别说运动员受不了,观众也扛不住。